■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訪非洲時明確表示,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中國的很大負擔。
  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014年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95萬億美元,占全世界外儲總量的1/3,比世界第二的日本還要高出2.85萬億美元。專家普遍認為,今年年底外儲達到4.5萬億元已沒有懸念。然而,日益腫脹的外匯儲備並不全是好事,對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訪非洲過程中也明確表示,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中國的很大負擔。
  按照國際收支領域的權威學者特裡芬的觀點,一國的外匯儲備與它的貿易進口額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以滿足5個月進口需要為標準,滿足兩個半月進口需要為最低限。統計資料顯示,算上2013年最後兩個月分別為1821億美元和1684億美元的進口規模,外加今年第一季度4600億美元的進口量,最近5個月中國的進口總量為8068億美元。以此為標準,3.9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的超標率達390%。當然,外匯儲備額度遠超進口需求只是一個學術定量分析,而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我國目前龐大的外匯儲備還存在著許多的不確定風險。
  首先,外匯儲備的劇增會加大國民財富流失與機會成本上升的風險。資料顯示,與最近5年中國每年新增GDP相比較,外匯儲備新增額已經相當於新增GDP的67%。外匯儲備增加數額接近乃至超過國民財富的創造額與積累額,說明中國社會財富的積累或儲蓄形態已經基本上採取了外匯形式。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外匯儲備中70%是美元資產,而有關研究認為,美元只有在貶值20%~30%的水平上,才有可能糾正美國的巨大貿易不平衡現象,美元才能重新建立穩定的基礎,如果是這樣,相對於中國將破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來說,即使美元貶值20%,也會造成超過0.8萬億元美元的損失,而這基本上等於中國一年的資本積累總額。
  退一步而言,即便是外匯儲備可以驅動GDP的增長,但在中國的全部外匯儲備中,大約75%由中央銀行持有。為了確保其外儲的安全性和流動性,中國政府將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歐美等國的長期國債。然而,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最近10年中資本投資回報率普遍高於發達國家,這就意味著,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是以犧牲國內投資機會或者說以維持較高的機會成本為前提,並最終損害了國民的福利水平。
  其次,過高的外匯儲備會導致宏觀調控工具自主性的喪失。外匯儲備是中央銀行調節外匯市場的主要工具,其直接效果取決於央行貨幣政策的自主能力。一般而言,外匯儲備是央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供大於求時買入外匯而形成的。由於央行買入外匯必須投放等值的人民幣,因此,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意味著外匯占款在高速增加,也意味著央行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在高速增加。統計資料表明,截至2013年年底,央行通過外匯占款方式投放的基礎貨幣達到28.6萬億元人民幣,“貨幣發行美元化”的現象十分突出,貨幣政策所具有的自主性也因此受到動搖。
  第三,高額外匯儲備增大了央行對沖成本的支出。目前央行對付由外匯占款所形成的過度貨幣投放的辦法就是發行央行票據來進行對沖。觀察發現,自2003年央行正式開始發行央行票據以來,央行票據餘額差不多每年翻番,目前央行票據發行餘額達到5.70萬億元,對沖率已達80%。由於央行票據發行成本主要來自票據利率和準備金率的差額,簡單匡算可知,目前央行票據每年支付的利息成本就達1100億元左右,儘管央票發行帶來的好處是基礎利率的可控性、匯率穩定和儲備增長,但以發行央票對沖儲備增長,遲早會面臨著由外匯儲備所造成的財務虧損。
  第四,外匯儲備的劇增不利中國企業的對外貿易環境。由於外匯儲備的膨脹,本幣升值壓力日趨加大,但每天只有2%的浮動區間已經很難滿足國外相關企業的胃口,於是全球範圍內圍繞著人民幣升值問題對中國企業所展開的各種貿易製裁和攔截頻繁發生。據世界貿易組織發佈的最新統計報告表明,儘管全球新立案的反傾銷調查已經呈出明顯的下降趨勢,但中國仍然是全球反傾銷調查的頭號目標國,而且中國企業所遭遇的反傾銷數量在最近10年一直處於放大之中。
  因此,除了拓展外匯儲備的使用與投放路徑以獲得合理的增值外,管理層還需通過系列制度創新屏蔽與稀釋外匯儲備縮水的風險。一方面,應全力將“出口導向與外商直接投資”的驅動戰略,扭轉為主要依靠內需拉動的平衡發展戰略;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制度彈性,穩步推動資本項目的可兌換;同時,要逐步放寬國家相關持有和使用外匯的政策限制。  (原標題:外匯儲備“肥胖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s17csvlt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